Wengenroth 與行星阿塞爾三輥軋機工作原理
Wengenroth 博士作為研究開發工程師在MDM公司工作了六年,離開MDM公司后于1998年取得阿亨技術大學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提高三輥軋管工藝過程的技術透明度”,他在這篇論文中對迄今為止在三輥軋管工藝技術研究狀況做了綜述之后,指出:“只有通過采用數模仿真,即UFO-3D顯性有限元法,才能打開研究三輥軋管工藝之門”。這篇論文夯實了三輥軋管工藝技術的理論基礎,提出了許多新理論觀點。
文章對三輥軋管工藝未來的發展作了展望;選擇性地影響金屬流動阻力的因素是未來三輥軋機提高生產能力的關鍵,這一措施可以使三輥軋管機超越現存的工藝極限。
施加這種影響的權宜之計是在軋機后臺輸出端施以向前拉曳的作用力。從技術角度講,這一向前的拉曳作用可借專門設計的輸出導向裝置來產生并加以控制。在這一軋出系統中荒管軋出的向前螺旋運動,由具有可變接觸壓力的移動式導圍裝置起促進作用。
向前拉曳作用的加大,在軋制過程將要終結時,可以不改變孔型而完全避免出現尾三角,且不出現增厚的管端。進一步的設想是:使孔型變小一些,以致和軋制末端的管子壁厚相比,壁厚軋得薄一些,這樣在張減機上不產生增厚管端或降至最低程度。增大向前拉曳作用的另一個辦法是急劇增大穿孔坯壁厚,這樣對改善金屬流動阻力狀況能產生良好影響。當然對此要加大減壁量,以前做的試驗研究證明這種做法適用于三輥軋管工藝。
另一個創新的辦法是:改變三輥軋管機的運動學,即取代穿孔坯在軋機內的旋轉運動,而使用軋輥的張角布置,使軋輥圍繞穿孔坯旋轉。軋出的荒管可以直接進入張減機,而不需要輸出導衛裝置,由張減機來施加向前拉曳力。這就是“行星阿塞爾”的概念,當穿孔坯長度為8m,S/D=0.25時,荒管長度可能超過60m,而成品管長度將達數百米。三輥軋管機軋后不產生端部切損,也不需要設置加熱爐。這是三輥軋管機技術的新理念。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評論列表: